爆养猪场滥用养猪药 引食品安全问题
发布时间:2013-03-13 16:03:44
肉是大家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物,特别是猪肉。家猪难养,因为喂的都是天然猪食,所以利润低。对于那些养猪场,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,不择手段的让猪长得快又貌似健康,他们便选择使用抗生素、重金属等喂养猪,甚至是过量的使用。这时必然引来肉质安全问题,增加人类健康风险。
一个中美联合研究团队调查了三个年产肉猪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,分别位于北京、福建莆田和浙江嘉兴郊区。研究结果显示:国内一些养猪场药物滥用情况严重,以致养猪场成为耐药细菌的选拔场。通过猪的粪便,这些耐药细菌流入外界环境,可能产生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。
耐药细菌,是那些发生基因突变后,从而进化出耐药性的细菌。大量、长期使用抗生素,会加速细菌的耐药性。
这个研究团队以三个养猪场的猪粪便、粪便堆肥和养猪场附近使用堆肥的农田土壤为样本,共检测到149种耐药基因,其中,有63种的浓度比原始森林的土壤检出量高出上百倍,甚至有的高达近3万倍。这意味着,这些养猪场在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上严重滥用。《财经》记者的调查也显示,同样的问题在国内其他养殖业也普遍存在。由此带来的公众健康风险的攀升,亟须充分评估与应对。
危险的添加物——抗生素
早在70年前,科学家就发现,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者其发酵残渣,可以促进畜禽生长。1950年底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首次批准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。从此,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全球广泛使用。
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介绍,国外近来研究表明,抗生素不能促进动物生长。这种错觉主要来源于几十年前,动物养殖条件差,容易患病,那时添加抗生素可能减少动物患病,生长加快,但并非抗生素的直接作用。
过量喂养抗生素给来的风险
那些在猪体内抵抗住抗生素的绞杀、而侥幸存活的细菌会进化出耐药性,这些带有耐药细菌的猪肉在烹饪时,如果没有被充分加热,杀死全部耐药细菌,耐药性就可能“移植”给人体,使部分抗生素对人失效,严重时导致无药可医。
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力
农业部早已注意到这个现象,要求药物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都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,即畜禽在屠宰前或乳、蛋产品上市前,应与最后一次用药间隔一定的时间。经过休药期,暂时残留在动物体内的药物,可以被分解至完全消失,或对人体无害的浓度。
然而,这一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在基层并未得到有力执行。前述基层兽医说,“检疫部门检测不认真,一头猪交几块钱,就给开一个检疫证。”袁亮们基本不会管休药期的要求,屠宰前也会超量用药。
养殖业重金属超标
另一种风险近年也从养殖业显现出来。国内养猪场的猪,普遍存在体内重金属超标的现象。往饲料中添加一些稀有元素和重金属元素,可以为动物生长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。在肉猪中,最常见的超量重金属是铜。
铜、锌等重金属元素很难被猪完全吸收利用,一部分超标的重金属会在猪的内脏中聚集,很多中国人有吃动物内脏的习惯,更易摄入这部分重金属。
当铜的摄入量比需要量高出几十倍时,猪的粪便呈现黑色。不少养殖者错误地认为,猪粪便越黑,就说明饲料消化越完全。许多饲料商迎合这种心理,主动在饲料中添加高铜制剂来保证猪排泄黑色粪便。前述基层兽医表示,饲料消化率与粪便颜色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,“这其实是一种错觉”。
铜、锌和有机砷制剂的超量添加,在饲料业较为普遍,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和累积性,潜在危害不容忽视。研究人员发现,用高铜添加制剂饲喂动物,用其产生的粪便做牧草肥料,可使绵羊发生中毒。欧盟将铜的添加量限制在160毫克/千克以内。
袁亮说,猪贩子上门收猪时,卖相好的猪卖价会高一些,打蔫的猪就得降点价。为了让猪长得“皮红毛亮”,给人一种健康的感觉,给猪喂食一定量的有机砷制剂,就会带来“健康”。现在,添加砷制剂在养猪业已经不是秘密。砷是国际肿瘤研究机构(IARC)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之一。